首页 > 故事文章 > 故事传说 > 孔子讲学

孔子讲学

孔子由于学业、德行的广博深厚,渐为社会所承认。他“三十而立”,开始授徒讲学。在孔子之前和孔子当时,中国古代封建贵族垄断了文化教育权。所谓“学在官府”,就是说学校为贵族子弟而设,平民没有受教育的资格和权利。孔子为了教育向民间普及,便争取到仲孙大夫和鲁昭公的同意,并得到他们的资助,垒土筑好讲台,收徒授课。因讲台旁边有杏树,故取名为杏坛。孔子创设的私学,凡带上一点“束脩”(旧时指送给老师的酬金)的,都收为学生。从此,聚集到他门下的弟子一天天多了起来,最多时据说有三千多人,而身通“六艺”者有七十二人。这些学生大多数出身贫贱,如颜路、曾点、子路、伯牛、冉有、颜渊等,是较早的一批弟子。连贵族鲁大夫孟僖子的两个儿子孟懿子、南宫敬叔和宋国的司马牛都前来学礼,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。
私学的创设,打破了“学在官府”的传统,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。孔子一生用了四五十年“学而下厌,诲人不倦”的持久努力收徒讲学,培养了大批人才。孔子教授的内容主要是诗、书、礼、乐、易等科目,教学地点和方式很灵活,有时在杏坛上给学生讲课,有时坐等学生前来提问。孔子善于因材施教,加以启发诱导。他有时也带学生到城外,一边郊游,领略自然风光,陶冶情操,一边讲课,或引导学生展开讨论。学生中后来有的从政(仕),有的从教(师),很多成为有政绩、有名望的人。
1139+1 2105 0
  • 时间 0000-00-00 00:00:00
  • 作者
  • 分类 故事传说
  • 浏览 2105次
  • 标签
最新相关文章 更多 >
九品莲花作品 精雕图18罗汉简介 PM圆雕视频教程立体雕刻刀路编程真假三四轴联动


计算结果:1 × 8 =

注册或点击登录代表您同意《用户协议》
11精雕图雕刻素材网-门楼祠堂庙宇照壁模型集合设计参考中心